欢迎访问! 您是第 位访客

李陇堂 教授

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规划、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

邮箱:lltang@nxu.edu.cn

  • 个人简介

    198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曾任宁夏大学地理系副主任、城市与环境科学系副主任,宁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理学会理事长。

    旅游开发与规划管理、人文地理、MTA(旅游管理)等专业研究生导师。北方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景区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旅游发展专家组组长、银川市人大常委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宁夏)葡萄酒智库专家、宁夏文化与旅游厅智库专家、宁夏旅游协会专家。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文化旅游局、石嘴山市规划委员会、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中卫市文化旅游局、吴忠市文化旅游局、固原市文化旅游局、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银川市金凤区政府等多部门规划与咨询专家成员。宁夏全域旅游评定、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以及宁夏乡村旅游评定等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旅游开发与规划、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与区域发展的研究,以及地质学、地貌学、宁夏地理、民族地理学、旅游地开发与管理、旅游规划与战略等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沙漠型旅游景区环境容量与预警系统研究”等三项国家级项目,主持完成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贺兰山国家公园建设项目规划研究”、“宁夏中南部地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等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主持银川国际旅游目的地规划、大沙湖旅游区文化景区旅游规划、国务院“五七干校”文化园控制箱详细规划、中宁县红岗子旅游局修建性详细规划、宁夏国家文物主题游径规划设计、利通区全域旅游规划、固原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十五五”规划、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线路与基础设施规划、宁夏乡村旅游三年行动方案等几十项服务地方规划、研究与咨询项目。

    在《经济地理》、《宁夏日报》、《中南大学学报》、《旅游研究》以及《干旱区研究》(美国)等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公开出版《红色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中国自然资源大典(宁夏卷)》、《沙漠旅游环境容量与预警系统研究》等学术专著多部。

    四次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三等奖,2005年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9.10”教育奖章,2010年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专家服务团优秀专家称号,2017年、2022年两次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学术研究

    一.研究课题:

    代表性课题

    [1]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十五五”规划项目,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2025、02

    [2]银川国际旅游目的地规划项目,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2024,12

    [3]宁夏国家文物主题游径规划设计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4,07

    [4]海源县国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研究,海源县,2023,03

    [5]盐池县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研究,盐池县,2023,04

    [6]兴庆区国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研究,兴庆区,2023,03

    [7]宁夏乡村旅游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6),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2、06

    [8]银川市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旅游线路及配套设施专项规划,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2022,08

    [9]固原市文化旅游“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研究,固原市文化旅游广电局,2021,05

    [10]海源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海源县,2021,05

    [11]贺兰县文化旅游广电“十四五”规划,贺兰县文化旅游广电局,2020,

    [12]贺兰山国家公园规划项目研究,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前期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2018—2019

    [13]宁夏中南部地区县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2016

    [14]宁夏“十三五”生态移民规划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2015

    [15]沙漠旅游环境容量与预警系统预研究——以宁夏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2—2016)

    [16]清流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规划研究(2012--2013),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2013

    [17]国务院直属“五七”干校文化园旅游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2010--2011),宁夏石嘴山市,2010

    [18]沙坡头旅游区环境容量及环境优化研究(2009),宁夏高等学校基金重点项目

    [19]宁夏城市地貌与城市发展研究,宁夏教育厅基金,2008

  • 研究成果

    二.研究成果:

    代表性论文、著作

    [1]西北干旱生态地理区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J/OL].干旱区地理,2025.1-13.(通讯作者,北大核心)

    [2]中国沙漠旅游研究的演进过程与热点选择[J].西部旅游,2024,(22):41-43+76.

    [3]宁夏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分析[J].干旱区地理,2024,47(11):1957-1969.

    [4]宁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空间错位研究[J].干旱区地理,2022,45(02):593-605.

    [5]基于DPSIR模型的西北干旱风沙区旅游生态安全预警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为例[J].生态经济,2021,37(06):134-139.(通讯作者,北大核心)

    [6]宁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过程与格局[J].中国沙漠,2021,41(05):1-10.

    [7]中卫市旅游系统脆弱性影响及障碍因素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6(06):102-108+115.(第一作者,北大核心)

    [8]西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时空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J].宁夏社会科学,2019,(06):83-89.

    [9]沙漠型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以宁夏沙坡头景区为例[J].中国沙漠,2019,39(05):143-154.(通讯作者,北大核心)

    [10]我国旅游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9,35(07):127-131.(通讯作者,北大核心)

    [11]沙漠型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动态测评——以宁夏沙坡头景区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1(Z1):138-147.(通讯作者,北大核心)

    [12]沙漠型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以宁夏沙坡头为例[J].中国沙漠,2019,39(02):19-26.(通讯作者,北大核心)

    [13]沙漠旅游主体功能区划实证研究——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漠旅游集聚区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8,41(01):178-184.(通讯作者,北大核心)

    [14 ]沙漠型旅游区体验项目承载力研究——以宁夏沙坡头景区为例[J].中国沙漠,2017,37(05):1041-1049.(第一作者,北大核心)

    [15]基于适宜性分析的沙漠旅游主体功能区划——以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为例[J].中国沙漠,2018,38(02):437-443.(通讯作者,北大核心)

    [16]沙漠型景区客源市场结构与游客行为特征——以宁夏沙坡头为例[J].中国沙漠,2017,37(03):587-593.(第一作者,北大核心)

    [17]基于LAC理论的沙漠型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以宁夏沙湖旅游区为例[J].中国沙漠,2016,36(06):1739-1747.(通讯作者,北大核心)

    [18]沙漠型景区景观价值评价方法[J].中国沙漠,2016,36(05):1463-1471.(通讯作者,北大核心)

    [19]沙漠型景区旅游形象感知对比研究——以宁夏沙坡头、沙湖景区为例[J].宁夏社会科学,2016,(04):128-133.(通讯作者,北大核心,CSSCI)

    [20]宁夏沙湖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J].中国沙漠,2016,36(04):1153-1161.(通讯作者,北大核心)

    [21]红寺堡地区葡萄酒旅游发展研究[J].北方园艺,2016,(10):170-174.(通讯作者,北大核心)

    [22]中国沙漠旅游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沙漠,2016,36(02):533-539.(通讯作者,北大核心)

    [23]打造享誉世界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宁夏日报,2013,05,30,

    [24]基于模拟实验沙漠景区沙丘植被对游客踩踏干扰的响应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09):113-118.(第一作者,北大核心,CSSCI)

    [25]耦合模型及分形理论下的宁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探究[J].旅游研究,2015,7(03):17-24.(通讯作者)

    [26]沙漠型景区游步道沿线生态环境对踩踏干扰的响应[J].中国沙漠,2015,35(04):1048-1056.(第一作者,北大核心)

    [27]基于模糊理论的宁夏沙漠旅游环境影响综合评价[J].旅游研究,2015,7(02):45-51.(第一作者)

    [28]宁夏沙漠旅游适宜度评价[J].中国沙漠, 2014, 34 (03): 901-910.(通讯作者,北大核心)

    [29]阿拉善腾格里沙漠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及其综合评价[J].中国沙漠, 2009, 29 (03): 409-414.(通讯作者作者,北大核心)

    [30]宁夏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特征《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版),2007.4 (1)(第一作者,北大核心)

    [31]旅游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及产业优化对策《开发研究》2006.2(通讯作者,北大核心)

    [32].华夏西部影视城旅游开发实证研究及意义.宁夏大学学报,2006(2).(通讯作者,北大核心)

    [33]宁夏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4:374—378(第一作者,北大核心)

    [34]宁夏中部干旱风沙区生态环境的演变与修复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3.4(第一作者,北大核心)

    [35]西海固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经济地理, 2002, (06): 760-764.(第一作者,北大核心,CSSCI)

    [36]西海固地区的环境重建与可持续发展[J].人文地理, 2000, (05): 43-46.(第一作者,北大核心)

    [37]防灾减灾:西海固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 (03): 86-88.(第一作者,北大核心,CSSCI)

    [38]《固原市旅游民宿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规范》(NXBX023一2024),宁夏标准化协会、全国标准化信息平台,(主持人,团体标准)

    [39]红色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06.(第一作者,国家一级出版社)

    [40]中国自然资源通典(宁夏卷)[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5,09.(主编,省级出版社)

    [41]沙漠旅游环境容量与预警系统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08.(第一作者,国家一级出版社)

    [42]贺兰山国家公园建设研究[M].黄河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2024,05.(第一作者,省级出版社)

  • 获奖/荣誉称号等

    1、宁夏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1998年

    2、宁夏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2000年

    3、宁夏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2002年

    4、宁夏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2009年

    5、宁夏回族自治区“9.10”教育奖章,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工委、2005年

    6、宁夏回族自治区专家服务团优秀专家,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才领导小组,2010年

    7、宁夏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红色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著作)二等奖,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7。

    8、宁夏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沙漠旅游环境容量与研究系统研究》著作)二等奖,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