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您是第 位访客

科研动态

我院刘小鹏教授课题组在区域可持续人地系统领域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10-21浏览次数:

近期,我院刘小鹏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一区TOP,影响因子8.2)、Ecological Indicators(二区TOP,影响因子7.0)等发表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博士研究生高海燕、魏丽、李佳欣分别为第一作者,刘小鹏教授为通讯作者。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071230)资助。

课题组重点围绕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WEF)系统、水-土-能源-碳(WLEC)系统,提出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思路和方法,揭示了流域资源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其时空演化特征,模拟不同场景下的资源利用趋势,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调整能源结构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水-能源-粮食(WEF)系统的动态模拟。该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适用于干旱地区的WEF的反馈模型,以宁夏为例,研究设计了多种未来情景,以评估不同政策对WEF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水资源安全是限制该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区分“数量型”和“质量型”水资源需求对缓解水资源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链接: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004896972304216X

面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能源-粮食(WEF)系统评估。该研究从可靠性、协调性和弹性三个维度提出了基于WEF的农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这些指标,评估了黄河中上游农业发展现状。研究发现该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水资源与能源供应矛盾突出。

原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10.1007/s11356-023-29222-0

水-土地-能源-碳(WLEC)系统关联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该研究评估了近15年黄河流域WLEC系统的时空演变特征、内部动态相互作用和外部影响因素。该研究发现,黄河流域WLEC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其空间集聚效应在不断增强,区域差异不断增大,系统内部存在复杂的互动机制,如何处理各子系统之间的权衡关系是优化系统关联关系的重点和难点。人口规模、地形起伏度、日照是黄河流域WLEC系统耦合协调度的主导影响因素。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24068104

黄河上游风沙区水资源与土地资源(WL)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该研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模型,探讨了黄河上游风沙区2004年至2020年水资源与土地资源之间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外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尽管该地区的WL系统稳步发展,但局部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系统的不稳定性是制约其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诸如人口密度、科技投入等变量显著影响了“水-土”资源系统的协调度。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470160X23006969

水-能源-粮食(WEF)系统框架

农业-水能源-粮食(WEF)系统框架

--能源-碳(WLEC)系统框架

黄河上游风沙区水土系统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

在刘小鹏教授带领下,我院中阿区域国别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应用科技创新团队,以发展地理学为特色学科,长期开展区域可持续人地系统研究工作,为我国发展地理学学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